巴菲特将业务挺进泰国保险行业 |
文章来源:费玉清 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7:22:42 |
[26]二程的哲学体系虽然是唯心主义的,但他们继承并且发挥了生死自然的观点,认为生死问题是不必考虑的。 他也认为《周易》六十四卦、三百八十四爻各有其不同的义理,而最后必须统之有宗、统之以一。[[12]] 正是由于这一极富理论思辩的创造性思维,使得儒家义理《易》学的形上本体论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。 但是,王弼易学中的体用结合并不圆融,因为其义理系统中有为与无为、人文与自然、功用与本体之间常常是处于分裂的状态中,这就不能真正完成建立起儒家形上学的任务。另一方面,儒家忠孝仁爱之理必然体现在生活日用之中,《外书》载:先生(尹焞)尝问于伊川:‘如何是道?伊川曰:‘行处是。而一旦把道家的自然作为名教的形上根据,不但没有能够真正为儒家伦理建立形上本体论,甚至从根本上也消解了名教的价值。三 王弼的义理易学的重要贡献,就是弘扬了《易传》的理性精神与哲学传统,同时又消解了《易传》中残存的神灵崇拜和巫术观念。夫无不可以无明,必因于有,故常于有物之极,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。 而王弼《易》学的最大特点,是在全释人事的义理诠释时,以无为、自然的至理,来取代那个具有意志的天、天道、大恒,使得玄学家的义理易学,成为一种真正完全摆脱神灵崇拜的哲学体系。(原载《文史哲》2010年03期) 进入 朱汉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玄学 理学 易学 儒家 易理 。[27]天就是至大无外的整个世界。 于是张横渠提出了虚空即气的学说,认为普通所谓虚空其实并非无物,而是气散而未聚的本来状态。对待的两端必然相互作用。此人伦所以不察,庶物所以不明,治所以忽,德所以乱,异言满耳,上无礼以防其伪,下无学以稽其弊。[105]所谓天地之性即是太虚中的性,这性是万物的根本。 他又提出了一个关于鬼神的解释:鬼神者,二气之良能也[69],鬼神,往来屈伸之义[70]。他又讲:修持之道,既须虚心,又须得礼,内外发明,此合内外之道也。 [149]这是对于当时过度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一 种异议。张横渠知为内外之合的学说,应该说是一种唯物的反映论。但他关于道的基本定义是:由气化有道之名。神是化之本,也就是说,神是运动变化的根源。 [43]感即是相互作用相互推动,整个世界[天]包含阴阳二端,彼相相感。假如自谓因身发智,便是贪天功为己力了。他认为,有变化然后有所谓理。屈伸相感之无穷,故神之应也无穷。 [22]体不偏滞,乃可谓无方无体,偏滞于昼夜阴阳者,物也。关于变化的根源,他有一句最扼要的话,就是:两故化。 [50]一言以蔽之,神或性,不过就是变易而已。[132]人性即是天道,天的功用就是人所有的功用,必须知天然后能知人。 和别人不同,他直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方面来展开反佛教的斗争。惟其对待,故发生变化。上不失公家之赋役,退以其私正经界,分宅里,立敛法,广储蓄,兴学校,成礼俗,救灾恤患,敦本抑末,足以推先王之遗法,明当今之可行。[63]可见小注所说是照顾别家学说而讲的。两故化的学说实在是张横渠对于哲学的一个巨大贡献。这是他的哲学思想中最难懂的部分。 也就是说,唯心论的势力是很大的,而反对唯心论的斗争是一项艰巨的任务。故未识圣人心,已谓不必求其迹。 经过了频繁的战争,全国范围的经济联系较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。北宋朝廷为了防止门阀世族的再起,借科举制度,吸引中等地主阶级及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,从而扩大其封建统治的基础。 五、张横渠的认识论 张横渠的认识论主要有三点:[1]知是内外之合,即人的知识以外在世界为基础。在他的意想中,这样既使人民得到土地,而也不使富豪受到损失。 当时人民生活的困苦、农民反抗的激烈,使得北宋的进步的思想家不得不认识土地问题的严重性。他写道: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,圣人尽性,不以见闻梏其心。但是,儒家思想中有唯物论的派别和倾向,佛教的哲学则一贯到底是唯心论。佛教反而认为物质世界依靠人的感官知觉而存在,于是以天地日月为幻妄,以人世为梦幻,甚或谓别有真如,而以物质世界为尘芥,这都是由于不认识真理之故。 [41]天包载万物于内,所感所性,乾坤、阴阳二端而已。[107]这性是天的性,也是人性。 [68]虚明照鉴四字是形容神的清的,其义是光亮透明之意。[99]诚明所知也就是对于性与天道的认识。 ?聪明,作元后,元后作民父母。[51]性即是易,而易兼统有无。 就小注看道与理可以互见,理也可说是道。[97]何谓诚明?所谓诚明者,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也。[115]~[117] 同[22],成之者性是《易·系辞上传》语。[2]共见共闻是知觉的准衡,断事无失是真理的准衡。 他们无力提出革新的口号,却向过去的时代寻求帮助。[21]又说:阴阳合一存乎道。 我们可以从宋代反对张横渠的人对于《西铭》的攻击,看出《西铭》中政治思想的实质。[79]两就是对待,对待的两方面互相作用,是变化的根本原因。 天空与万物共同构成无限的物质世界。他在讲对待的合一关系时写道:两不立则一不可见,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。 |
下一篇:俄罗斯经济仍需化解结构难题
|
相关资料 |